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机械、生物等)使骨循环中断,骨的活性成分死亡及随后修复的一系列复杂病理过程。股骨头坏死自然病程的最终结果是髋关节的退行性变和股骨头塌陷,有报道称平均股骨头坏死23个月后的股骨头塌陷率高达100%,之后只能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同时有报道指出,股骨头坏死在青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2]。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使用寿命有限,如果早期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常需行多次翻修手术,给患者及家属身心与经济上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因此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关键。据报道,美国每年会确诊10000~200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每年超过50000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5%到18%是由于股骨头坏死导致的[2-3]。该病在国内的患病率尚不清楚,国内人口是美国的3~4倍,且滥用激素及酗酒严重,因此骨坏死发病率及人数会远远大于美国,估计在500~750万。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创伤、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酒精、吸烟以及股骨头内外压力的变化等都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4]。
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人工关节置换、股骨头塌陷、髋关节置换手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皮质类固醇激素、美国、髋关节置换术、发病率、femoral head、压力的变化、最终结果、自然病程、置换术后、早期诊断、使用寿命、青年人群、滥用激素、活性成分
R681.8(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2013;中日友好医院院级课题2013-MS-27;中日友好医院青年科技英才计划2004-QNYC-A-06
2015-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1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