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不同椎弓根螺钉界面的组织学研究
目的 通过硬组织切片及染色技术观察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的钉道界面.方法 建立骨质疏松绵羊后将每只绵羊的腰椎(L1~6)随机分入三个不同的置钉组.使用相同的方法制备钉道后,普通椎弓根螺钉(CPS)组: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拧入CPS;PMMA-PS组:向制备好的钉道内注入1.0 mL的PMMA后拧入CPS;EPS组:直接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拧入EPS.术后6周和12周处死绵羊,经硬组织切片及染色后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组织学观察表明,在术后6周和12周,CPS组和EPS组中骨小梁直接与螺钉接触,形成了“螺钉-骨质”界面.PMMA-PS组中PMMA包裹螺钉,阻碍了螺钉与骨小梁的直接接触,形成了“螺钉-PMMA-骨质”界面,EPS组螺钉的前端明显膨胀形成了一个“爪状”结构,挤压并显著改善了局部的骨质条件.从术后6周到12周,CPS组和PMMA-PS组中螺钉周围的骨质条件无明显变化,PMMA无明显降解吸收,PMMA组中形成了二次界面,然而,术后12周EPS前端周围的骨质情况和钉道界面均明显优于术后6周.结论 在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术后早期EPS通过螺钉前段的膨胀挤压刺激周围骨小梁生长,显著改善了周围的骨质基础,随着螺钉膨胀部分持续挤压的刺激,螺钉前段周围的骨质条件在远期有进一步的显著改善,形成了良好的生物性界面,为螺钉的远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骨质条件.
骨质疏松椎体、膨胀式椎弓根螺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钉道界面、组织学观察
21
R318.01(医用一般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301606;成都军区总医院院管课题资助项目2013YG-B015
2015-03-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