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共振成像子宫脱垂患者盆底结构三维重建与分析
目的:利用女性盆底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建立子宫脱垂患者盆底结构三维重建模型,探讨子宫脱垂患者盆底MRI三维影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子宫脱垂患者30例为研究组(脱垂组),选取健康女性20例为对照组,于静息位和Valsalva动作时行盆底MRI扫描.利用Amira商业软件,对MRI图像进行分析及3D建模.结果:建立了两组盆底结构的3D模型.脱垂组与对照组比较:静息位和Valsalva动作时的PCL、H线、G1角、G2角、宫颈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线、C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线静息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息位和Valsalva动作时差值比较:两组的PCL长度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线、G1角、G2角、B线、C线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H线对照组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垂组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清楚显示盆底结构,H线、M线、G1角、G2角可衡量盆腔器官脱垂的程度;其构建的3D模型能直观显示各结构的空间毗邻关系,可评价复杂的盆底缺陷,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进行盆底解剖教学及生物力学研究.
磁共振成像、盆腔器官脱垂、肛提肌、三维重建
32
R711.23(妇产科学)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81100480
2016-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8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