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778X.2013.05.005
格物致知:一种方法论的知识——以食物为例兼说叶舒宪的四重证据法
“格物致知”是中国学问传统(知识)中问学(求知)的方法论表率.而在“抽象”成为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霸权后,“格物”的认知方式已经与人类渐行渐远.从认知角度而言,“物”始终存在于人的视野中,成为“人类”(human)审视和认知自我(self)的“镜像”(mirror-imago).人类学对“物”的研究,可以说是以“物”为“标本”的研究,不仅体现着人类独具特色的“文化叙事”,也包含着“制造”的因素.“品尝民族志”研究范式的提出,是对传统“六经注我”式民族志研究范式的挑战;而我国的饮食传统中的“格”(度量)是更接近于宇宙观之方法论问题.近年来叶舒宪教授在践行“格物致知”问学方式后提出的四重证据法,既是其学问之问学的整体性方法论的归纳,也是其对表述范式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体现了当下人文社会科学所出现的新学科整合态势.
格物致知、物之民族志、食物之格理、四重证据法、物考
39
I27;I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阶段性成果11&ZD123
2013-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