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7377.2015.01.003
循环微粒对大鼠肺动脉内皮的损害及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目的:研究循环微粒(MPs)在肺动脉高压(PH)大鼠体内含量的改变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将48只雄性 Wistar大鼠中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CT3组(M3组)、MCT5组(M5组)3组,每组10只。M3组、M5组用野百合碱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PH模型,剩余的18只用于后续血管环检测。M3组和M5组分别在注射野百合碱后3周(中期)和5周(晚期)时右心导管法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来间接反映肺动脉压力,然后用腹主动脉采血法抽取大鼠血液并提取和检测MPs。用提取的三组MPs刺激大鼠肺动脉(每组6只)后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弹性蛋白(elastin)蛋白的变化。结果:大鼠血浆MPs 含量随PH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M5> M3>C);MPs处理肺动脉后可下调eNOS表达,但是上调elastin表达,而且这一作用与PH病情相关,即M5作用强于M3(P<0.05)。结论:MPs随PH进展逐渐升高,升高的MPs可以损害内皮功能,这一发现进一步完善了PH的发病机制,为将来防治PH提供理论依据。
高血压、肺性/化学诱导、微粒体/代谢、一氧化氮合酶/代谢、弹性蛋白/代谢、模型、动物、大鼠
R54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5-0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