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7377.2010.02.001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大鼠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hBMP2)对大鼠实验性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将30只实验大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动物下颌1 1 牙间牙槽骨人工制备2mm×2mm骨缺损区.实验组骨缺损区植入浸有携目的基因hBMP2和标记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液(rAAV-hBMP2-GFP)的明胶海绵块,对照组植入只浸有携GFP的空病毒液(AAV-GFP)的明胶海绵块.术后15d、30d、60d分别处死动物,进行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①两组样本牙槽骨缺损处的骨密度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在15d、30d、60d,实验组样本牙槽骨缺损处骨密度值(0.062,0.236,0.456)均高于对照组(0.054,0.158,0.216),其中30d、60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术后15d两组样本牙槽骨缺损处周边组织均可见到GFP;术后30d、60d,实验组样本较对照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加强.③实验组:术后15d,牙槽骨人工缺损区周围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生长活跃,周边有骨样组织和少量的骨组织形成.术后30d,骨缺损处新骨数量增多.术后60d,缺损区几乎被新生骨组织充满;对照组:术后15d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生长活跃;术后30d,骨缺损区周边可见成骨细胞和少量骨样组织;术后60d,骨缺损区边缘有少量新骨沉积,腔内被纤维组织充满.结论:rAAV- hBMP2- GFP成功修复大鼠实验性牙槽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基因疗法、牙槽骨质丢失、大鼠
39
R738.9(肿瘤学)
陕西省卫生厅科科研究基金06D40 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K14-G3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青年基金0603
2010-04-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31-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