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政府社会政策改革的历史语境
二战后的英国由于经历了19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因此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物资匮乏,经济停滞,失业率飙升,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而自17世纪以来英国所形成的社会福利体系也濒临瓦解,深陷失业和贫困泥潭的英国人民对社会政策改革的呼声非常强烈.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取得胜利.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艾德礼政府提出要以《贝弗里奇报告》为蓝图,“战后共识”为基准,建立面向全体英国国民的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社会福利体系.随着《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工业伤害法》的逐渐生效,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不可否认,国家福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但福利开支过快增长,政府干预增强,势必造成公共支出不断攀升,经济效率下降.在这种情境下的英国经济遭遇到1970年代石油危机的强烈冲击后便一蹶不振.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接手的英国已经沉疴缠身,千疮百孔,迫使这届政府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指导思想四个方面对撒切尔政府社会政策改革的历史背景进行梳理,以期更好地理解其改革的内容和成效.
2014-1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