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中学数学课程中数学表征能力的发展趋势与启示——以几何为例
依据20世纪以来中国各年代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大纲),采用文本分析法,从表达交流、操作转换和建模应用3个水平构建数学表征能力的水平分析框架.分别对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20世纪以来,数学表征能力在中国不同时期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发展趋势以及获得的启示.结果表明,在数学表征能力方面,中国中学几何课程标准对操作转换的要求逐步上升,对表达交流的要求相对稳定,而对建模应用水平关注较少,课改后期开始才得到一定重视.
数学表征能力、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几何
28
G423.07(教学理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学生数学素养测评研究16JJD880023;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项目A8
2019-07-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