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6493.2015.33.010
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及再循环率对血液透析病人的影响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病人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及再循环率的临床意义,为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连续观察12个月,应用超声稀释技术每3个月对这些自体动静脉内瘘实际通路流量和再循环率进行1次检测,连续检测3次,然后随访6个月。观察期间记录自体动静脉内瘘在透析过程中实际的透析回路流量(Qa)、透析时的再循环率(AR)、动静脉内瘘流量(AF)、心输出量(CO)。[结果]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人中,72例完成了第1次、第2次的内瘘监测,70例完成了第3次的数据测量,有2例病人因内瘘闭塞而改用中心静脉导管透析退出随访。在12个月的连续监测过程中病人 AF值为256 mL/min~2340 mL/min(888 mL/min±419 mL/min),第1次5例病人AR>5%,这5例病人AF值均<500 mL/min(256 mL/min~490 mL/min),到随访结束时均发生了栓塞。3次A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例病人动静脉内瘘在随访结束时共发生栓塞18例,发生栓塞的18例病人3次监测的平均 AF 值为709 mL/min±337 mL/min,未发生栓塞的54例病人3次监测的平均 AF值为1171 mL/min±692 mL/min;栓塞组和未发生栓塞组病人 AF值及再循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及再循环率对内瘘栓塞风险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是早期诊断通路功能不良、早期发现栓塞的有效工具。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栓塞、超声稀释技术
R472(护理学)
2015-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127-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