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6493.2014.33.006
我国大学生灾害教育现状分析与启示
灾害是指超越地域的承受能力,引起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复杂的物理、社会、经济、政治事件[1]。近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包括地震、洪水、火灾、动车飞机失事、暴恐事件,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2]。这些灾害事件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留下了精神和心灵上难以磨灭的创伤。崔德华[3]认为,当今中国已进入风险的高发期,人们已经完全生活在随时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和灾害的不确定性中。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灾难救护、防灾减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不仅要培养全科医生、全专业护士、急救专业人员,更要培养具有一定灾害救护知识的大学生。灾害教育是教育活动新的探索领域,主要有灾害和急救方面的教育。张英等[4]认为,灾害教育是为了培养公民灾害意识、防灾备灾素养为核心的教育,以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灾害恢复力。Shaw 等[5]认为,灾害教育是包括公共安全、产权保护、有效复苏、灾后恢复等方面的交叉性学科,涵盖学校、家庭、社区教育3个维度,不同的国家基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具有不同的形式。本研究将大学生灾害教育的概念界定在狭义的范围内,为预防、应对灾害和减少灾害损失,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个体灾害认知和灾害救护能力的教育。高校的灾害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公共话题,特别是大学生在灾害中的救护能力广受社会关注。
大学生、灾害教育、灾害救护、救援
R47(护理学)
为湖南省科技厅基金2011ZK5027。
2014-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111-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