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9-7090.2009.01.013

应用熵指数监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麻醉深度

引用
目的 探讨应用熵指数(entropy)进行麻醉深度监测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使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进行比较,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方法 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45岁;体质量60~75 kg;ASAⅡ~Ⅲ级,动脉瘤分级Ⅱ~Ⅳ级.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全身麻醉,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均应用丙泊酚靶控-阿曲库铵-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插入喉罩进行机械通气,A组为对照组,参考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调节丙泊酚的靶控浓度;B组为熵指数指导组,通过维持熵指数值于40~60来调节丙泊酚的靶控浓度.记录麻醉诱导期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熵指数值、BIS、麻醉药物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40例患者均安全、顺利经过介入治疗过程.状态熵(SE)和反应熵(RE)分别与麻醉诱导期OAA/S评分具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5和r=0.96(P<0.01).与麻醉诱导前比较,熵指数和BIS在诱导后、气管插管及术中均显著下降(P<0.05),于术毕呼之睁眼时回升,但未达到基础值,SE和RE分别与BIS具有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和r=0.90(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毕拔管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丙泊酚用量及术毕清醒时间少于A组(P<0.05),未发现术中知晓.结论 熵指数作为一项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可被有效地应用于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全身麻醉监测,实现给药个体化,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熵指数、双频谱指数、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13

R743.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09-04-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0-5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1009-7090

12-1329/R

13

2009,13(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