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河流域NPP时空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法开展干旱区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可为区域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玛纳斯河流域MODIS13Q1 数据和环境数据,利用卡内基-艾姆斯-斯坦福方法模型(CASA)估算 2001-2020 年流域植被NPP,结合地形因子构建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因子对流域NPP的空间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近 20 年,流域植被NPP均值呈上升趋势,高值集中于山地区低山丘陵带和绿洲区中部,低值区分布于荒漠生态区;(2)从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NPP 均值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水域;(3)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一般重要区、中等重要区、重要区和极重要区的数值范围为:0-0.12、0.12-0.22、0.22-0.47 和0.47-0.84,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 20.17%、20.14%、19.91%和 19.85%,山地区低山丘陵带和绿洲区中部是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极重要区;(4)年平均降水、土壤类型是流域NPP空间分异解释力最强的因子;各因子的影响呈非线性增强及双因子增强作用,年平均降水与海拔的交互作用最强(q=0.44),与年平均太阳总辐射(q=0.42)的交互作用次之.
卡内基-艾姆斯-斯坦福方法模型(CASA)、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地理探测器、环境驱动机制、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玛纳斯河流域
43
S155;P422.1;P64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补助项目
2023-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4664-4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