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巴河桦木属湿地3600年以来的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自然综合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区分布的湿地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更为显著.基于新疆哈巴河地区桦木林湿地人工开挖130 cm深的地层剖面,结合较高时间分辨率的14C测年数据和孢粉组合,揭示出该区3600年来曾经历5个时段的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540-3430 cal a BP期间,该区以蒿属(Artemisia)等旱生植物为主,湿地尚未形成;3430-2640 cal a BP期间,局地小环境较湿润,湿生草本和以沼泽蕨(Thelypteris palustris)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大量生长,落叶阔叶的桦木属(Betula)植物开始出现;至2640-660 cal a BP期间,浅水湿地开始形成,桦木属植物迅速扩张,但在大区域仍分布着由藜科(Chenopodiaceae)和蒿属等为主要组成的荒漠植被;尤其在660-210 cal a BP期间,桦木属成为森林的优势种;值得关注的是,近200年以来,该区以藜科为代表的草本植物增多,而桦木林出现萎缩.通过对选取的典型局域湿地不同历史时期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研究,揭示了该区3600年以来的植被和环境变化,从而加深对当地历史时期植被变化过程的理解,同时也可为当地湿地生态建设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孢粉组合、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哈巴河、新疆、湿地
43
X176;Q16;X3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23-03-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15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