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适应环境的外在表达,反映了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探究干旱区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植物适应极端干旱环境的生态对策,为保护荒漠地区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以柴达木盆地为研究区,选取8个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包含4种植物生活型,10种荒漠植物,探究荒漠植物功能性状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植物叶片碳含量(LCC)、叶片氮含量(LNC)、叶片磷含量(LPC)、叶片C∶N、叶片N∶P、叶片稳定碳同位素(Leaf δ13C)、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和植株高度(Height)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72.07-466.00mg/g、12.40-44.50mg/g、0.51-2.07mg/g、8.62-29.74、11.37-39.29、-27.38‰—-14.80‰、100-480mg/g、3.00-264.22cm.不同生活型间 LNC、LPC、叶片N ∶P和LDMC差异不显著,LCC、叶片C ∶N、叶片δ13C和植株高度存在显著差异.LNC、LPC和叶片N∶P与全球、中国和青藏高原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中国其他植被类型相比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因素中年均温对柴达木盆地荒漠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较大,植株高度、LDMC、LCC和叶片δ13C随着年均温的升高而增加,土壤因子中砂粒含量和砾石含量对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影响较大.研究结果揭示了气候和土壤物理性质对荒漠植物生存的重要性,表明柴达木盆地荒漠植物采取的生存适应策略为缓慢投资-收益型,不同生活型之间存在生态位分化,以适应不同干旱程度的生存环境.
柴达木、荒漠植物、植物功能性状、环境因子、植物生活型、生存策略
42
Q948;S153;S718.5
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2022-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4494-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