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5846/stxb202007221920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秦淮河生物多样性研究

引用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其生物多样性受城市化进程影响面临严重威胁,而物种资源调研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较形态学监测是一种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的新型监测技术.为探究秦淮河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的生物多样性,于2019年7月,采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秦淮河上下游间的差异及环境因子对其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秦淮河共监测到浮游动物13属22种40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浮游植物85属60种4445个OTUs,底栖动物16属17种212个OTUs,鱼类53属44种1663个OTUs.其中浮游动物以游泳轮虫目(Ploima)和双甲目(Diplostraca)为主,共占浮游动物63.37%,浮游植物以隐藻门(Cryptomonas)和褐藻门(Ochrophyta)为主,共占浮游植物88.11%,底栖动物中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占比最高,达91.67%,鱼类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占比最高,达69.99%.与秦淮河历史形态学监测数据相比,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在物种丰度鉴定方面显著高于传统形态学鉴定的物种丰度.通过主坐标分析和PERMANOVA检验,发现秦淮河下游、上游南支和上游北支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受分组影响更大,分组对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下游α多样性较上游更为贫乏,上游南支(南京)α多样性较上游北支(句容)更丰富.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较低营养级的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变化更为敏感,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总氮、总有机碳、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鱼类的影响因子为溶解氧、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研究通过对秦淮河生物多样性的调研,可为秦淮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秦淮河;环境DNA宏条形码;生物多样性;环境因子

42

长江江苏段生态承载力及环境修复技术研究2018008;扬子江水生态健康评估研究

2022-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611-62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态学报

1000-0933

11-2031/Q

42

2022,42(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