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分析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权衡生态修复工程措施的重要依据.基于区域水量平衡方程与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估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气象、地形、植被等因素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2000-2015年工程区的水源涵养量与涵养能力均有所增加,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6.79亿m3和3.66mm.工程区水源涵养能力由西向东递增,高值区与较高区的面积占到工程区的32.45%;相比2000年,2015年有41.65%的地区水源涵养能力增大,其中22.01%的地区显著升高.但2000-2015年荒漠草原亚区水源涵养能力明显下降,农牧交错带草原亚区相对稳定,整体来看,典型草原亚区的水源涵养量最大,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亚区的涵养能力最高.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区水源涵养能力易受降雨、气温以及植被覆盖度等因子影响,浑善达克沙地亚区与科尔沁沙地亚区的植被覆盖状况改善显著提升了其水源涵养能力,农牧交错带草原亚区和晋北山地丘陵亚区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主要归因于降雨量减少,而荒漠草原亚区的涵养能力明显受到气候与植被的双重制约.
水源涵养功能;区域水量平衡;时空变化;区域差异;京津风沙源区
4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6YFC0503403
2021-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7530-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