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江源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变化评估围栏封育对草地恢复的影响
围栏封育是三江源生态保护与修复主要措施之一,目前缺少基于多样地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和从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角度来评估草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的相关研究.基于多样地各经济类型群2005-2017年的地上生物量及其占总生物量比例数据,对比分析三江源草原围栏封育与放牧区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差异,评价围栏封育对草地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显著提高了地上生物量,在围栏封育期间地上生物量稳定,但群落结构出现恶化趋势,研究时段内禾本科和莎草科优良牧草生物量占比分别减少48.2%和23.9%,毒草增加了230.2%.同期放牧区禾莎草生物量占比先减少后增加,毒草杂草生物量占比先增加后减少,群落的种群结构改善可能与草畜平衡措施的实施有关.现有的持续围栏封育措施不可能但降低了草地的经济价值,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风险.因此基于草地实际产草量以及生态保护要求,确定更为合理的载畜量,实施更为精准的草畜平衡管理,应该比切断牲畜与草地关系的长期禁牧封育更为有效.
三江源;地上生物量;草地经济类群;围栏封育;草畜平衡
4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2021-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7125-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