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生境格局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人类干扰导致的生境丧失与破碎化严重影响野生动物生存.基于2005年至2019年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调查所获数据,选取影响蒙古野驴生境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矿业开发前(2005年)、矿业开发顶峰时(2011年)以及矿区生态修复和道路修建(2019年)三个时期的蒙古野驴适宜生境空间分布.选取相关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近15年来保护区内蒙古野驴生境格局的变化趋势.结果 显示蒙古野驴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于保护区中部,水源是影响蒙古野驴生境质量的关键自然因素.2005-2019年间该保护区蒙古野驴的生境经历了由较好状态到恶化,随后逐渐恢复的过程.矿业开发前蒙古野驴高适宜生境面积最大(2022.31 km2),生境破碎化程度低,总体生境质量较好.矿业开发顶峰时蒙古野驴的适宜生境向保护区北部转移,适宜生境大面积丧失,其中高适宜生境面积减少了30.28%,且生境斑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离散和破碎化程度高,严重威胁蒙古野驴生存.矿区生态修复和道路建设后,大多数已修复的矿区重新成为蒙古野驴的适宜生境,保护区内蒙古野驴适宜生境面积较矿业开发时增加了556.31 km2,但仍处于破碎隔离状态;道路沿线适宜生境丧失严重,蒙古野驴对其明显回避.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针对蒙古野驴生境保护提出了具体措施,为卡山保护区蒙古野驴生境恢复及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蒙古野驴、矿业开发、道路、生境适宜性、生境格局
4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B03017-1
2021-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056-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