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人工林营建对土壤颗粒组成变化的影响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的主要恢复措施,也是人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较为重要和直接的活动.目前,针对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特征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关于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营建对土壤颗粒组成变化的影响却鲜有报道.因此,以辽宁省章古台地区不同生长阶段(包括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20块樟子松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以临近的7块天然草地为对照),研究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营建对0-100 cm土层土壤颗粒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 表明:沙质草地营建樟子松人工林后,不同土层土壤细颗粒(<0.05 mm)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并且在0-10 cm层增加趋势明显,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细颗粒增加量逐渐降低(除幼龄林外),但樟子松林地土壤颗粒组成仍以砂粒为主,土壤粘粒和粉粒含量极低(仅占5%左右).随着樟子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土壤细颗粒变化量在0-10 cm层逐渐升高,而在10-100cm层并无显著变化趋势.土壤细颗粒含量的变化在10-100 cm层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在0-10、20-40 cm和80-100 cm层与土壤全钾极显著负相关,在20-60 cm层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在10-40 cm和80-100 cm层分别与土壤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综上所述,樟子松人工林营建可有效提高土壤细颗粒含量且在土壤表层效果明显,但短期内并不会使土壤颗粒组成发生显著变化,樟子松林改善土壤颗粒组成的同时也会使其他土壤因子发生相应的变化.
科尔沁沙地、草地造林、樟子松、土壤颗粒组成
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709
2020-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36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