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分区研究——以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
合理的资源保护分区有助于提高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措施的区域针对性,增强保护效果.以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从“生态本底”、“资源特征”以及“人类干扰”三方面选取要素指标,构建了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分区指标体系.将林小班作为分区单元,根据园区的生态本底特征将其划分为7个自然资源保护区,并以此作为国家公园开展资源调查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区划单位;根据各区域具体的资源问题和保护需求将国家公园进一步细分为17种自然资源保护区域,形成了包含两个层次的自然资源保护分区方案,并基于各个保护区的保护目标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该分区方案避免了国家公园现存的各类用地空间布局交叉或错位所导致的难以协调问题,有利于实现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分区方案的落地和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
生态文明、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自然资源保护分区、资源保护措施
39
F59;TV8
北京市农业局财政项目
2020-0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319-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