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河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
利用1994-1998年、1999-2003年、2004-2008年、2009-2013年河南省4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了1998-2013年河南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由1998年的45.57 Tg增加到2013年的107.98 Tg,年均碳汇量为4.16 Tg/a.乔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由1998年的33.54 Tg和22.39 Mg/hm2增加到2013年的97.11Tg和31.80 Mg/hm2.乔木林碳储量在所有植被类型中占主体,4个森林清查时期乔木林碳储量占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73.60%、79.22%、85.63%和89.93%.2013年森林清查时,乔木林中杨树和栎类碳储量最大,分别占总碳储量的37.61%和25.22%,各龄组乔木林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过熟林>幼龄林.阔叶林面积、碳储量、碳密度均高于针叶林,阔叶林是河南省森林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人工林面积、碳储量、碳密度增加幅度都要高于天然林,人工林碳储量由1998年的9.62 Tg增加到2013年的55.67 Tg,占乔木林碳储量总增量的77.15%-人工林碳密度由1998年的17.86Mg/hm2提高到2013年的32.01Mg/hm2,人工林在河南省森林碳汇中逐步发挥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河南省森林碳汇的主体,随着人工林生长为具有较高碳密度的成熟林,河南省乔木林将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森林、碳储量、碳密度、河南省
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0367;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6GGJS-062;河南科技大学学科提升振兴A计划项目13660001,13660002;河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4024-13480081
2019-03-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6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