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境条件下滨海芦苇湿地C、N、P化学计量特征
为阐明不同生境对黄河三角洲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和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取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两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植物体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退耕芦苇湿地土壤TC、TN的含量明显增加,TP的含量变化不大.2)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土壤RC、N、P分别为42.6∶1.6∶1、71.2∶2.0∶1,RNP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3.1)和我国平均水平(5.2),土壤表现为N限制.新生湿地土壤剖面中,RCN和RCP变化剧烈;R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退耕湿地土壤RC、N、P值规律性较好,RCN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RCP和R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中芦苇整株RCN、RCP和RNP平均值分别为78.2、1753、22.4;67.0、1539、23.0.开垦活动可以降低芦苇植物体RCN和RCP值,但由于芦苇植物体本身对RNP的约束性较高,对RNP值的影响不大,芦苇植株RNP约为23.以上结论可以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进行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C、N、P化学计量特征、不同生境、滨海芦苇湿地、黄河三角洲
3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108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5CL013;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5LE16
2019-0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731-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