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不同海拔油松林PM2.5浓度及叶片吸附量变化规律
以北京西山不同海拔梯度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油松林PM2.5浓度变化和叶片PM2.5吸附量进行分析,并应用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海拔油松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阐释叶片吸附PM2.5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PM2.5质量浓度逐渐降低,不同海拔油松林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7:00和19:00是一天的两个峰值,最小值出现在13:00-15:00左右;从不同月份看,不同海拔油松林PM2.5质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2月,最低值在8月;不同海拔油松林PM2.5质量浓度全年均值为84 m((102.28±18.44) μg/m3)>110 m((94.18±18.34) μg/m3)>160 m((81.53±19.23) μg/m3)>230 m((75.39±15,71) μg/m3);随着海拔升高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逐渐减小,每升高50 m,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降低23.25%,每公顷PM2.5吸附量下降26.43%,不同海拔油松林每公顷PM2.5吸附量全年均值为84 m((8.61±1.08) kg/hm2)> 110 m((7.30±0.94)kg/hm2) >160 m((6.35±0.99) kg/hm2) >230 m((4.34±1.14) kg/hm2);处于低海拔的油松叶表面较粗糙,气孔内部和周围聚集大量颗粒物,在叶面形态上更有利于吸附PM2.5,高海拔则相反.高海拔空气质量优于低海拔,低海拔的植物吸附颗粒物多于高海拔.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造林和森林净化大气提供数据支持.
不同海拔、油松林、PM2.5浓度、PM2.5吸附量、叶表面形态
3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平台建设KJCX20160301;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市级PXM2017_014207_00004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JWKST201609
2018-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588-6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