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草地存在价值研究——以玛曲为例
草地存在价值研究是强化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有力工具,也是制定资源利用战略的决策依据.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中(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的最大意愿支付(Willingness to Pay,WTP)技术,对青藏高原东缘玛曲草地的存在价值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牧户的平均WTP为339元/a,总存在价值为0.03× 108元/a;收入与WT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推断,2016年牧户的平均WTP为407元/a,总存在价值为0.033× 108元/a.存在价值小,主要是因为当地人口基数小.如果考虑玛曲草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育的贡献,以及对黄河水源所具有的涵养功能,则其总存在价值将倍增,其中2005年为636×108元/a,2016年为763×108元/a,增幅约为20%,与当地居民的收入增长相当.这一结果表明,与玛曲草地的保护成本相比,其存在价值极其显著,应纳入成本-效益分析之中;存在价值具有动态性,应根据收入变化状况进行连续评估,以反映其真实价值,从而确保政策制定者做出正确决策.
玛曲草地、存在价值、条件价值评估法、支付意愿、外溢效应
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109,71263045;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506RJZA124
2018-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415-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