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旨在为三峡消落带选择适合的生态恢复方式提供参考依据.以三峡库区重庆忠县汝溪河流域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于2015年6月进行原位取样,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方法,对消落带的耕地、林地、弃耕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除容重和密度外,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各理化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林地的含水量、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速效钾(AK)、速效磷(AP)的含量显著高于耕地和弃耕地(P<0.05).(2)在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有显著性差异.(3)耕地和林地的细菌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高于弃耕地;不同用地方式中,土壤全磷(TP)和速效磷(AP)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结构(P<0.05).(4)真菌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在耕地中均为最低,但均匀度指数在3种用地类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用地方式的土壤中,土壤有机质(OM)、全氮(TN)含量和pH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P<0.05).结论:与弃耕地和耕地相比,林地可固持、滞留和保有更多的土壤养分,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在三峡消落带165-175 m海拔高程,林地为最适宜的用地方式,建议限制耕作,推广人工生态修复林地建设.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利用方式、细菌和真菌多样性
37
X17;S71
重庆市林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渝林科研2016-8,2015-6;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5DFA90900;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渝林科推[2014-10];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2015068
2017-07-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494-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