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CC Tier 1层级的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格局变化分析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2006年公布的反刍家畜胃肠道CH4排放系数(奶牛61 kg CH4头-1 a-1,肉役牛47 kgCH4头-1 a-1,绵羊和山羊均为5 kg CH4头-1a-1)和IPCC Tier 1计算方法,结合《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畜牧业统计年鉴》,估算了中国以及各个省份1990-2010年CH4的排放总量,绘制出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CH4排放格局及历史变化图.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期间,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CH4排放量(5.90-7.65 Tg)总体呈现先上升(1995年最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肉役牛(主要是黄牛和水牛)胃肠道CH4排放量(>4.33 Tg)及其所占比例(>65%)最大.奶牛胃肠道CH4排放量及其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6年(0.83 Tg,12.7%)超过山羊和绵羊胃肠道CH4排放量及其比例,成为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CH4排放第二大源.但是,奶牛单位产奶量所排放的CH4量逐年降低,表明中国奶牛饲养技术与生产性能不断提高.②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CH4排放格局呈现区域集中特点,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北部的各个省份,其中四川、内蒙古、新疆、河南、西藏、山东、河北、黑龙江、云南和甘肃等10个省份的排放量占中国排放总量的50%以上.总之,1990-2010年间,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CH4排放总量为(6.77±0.46) Tg(肉役牛为主要排放源),随时间推移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CH4排放的格局呈区域集中分布,中西部和北部的各个省份占60%以上.
反刍家畜、IPCC Tier 1、甲烷排放
35
S82;S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213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20700;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7,2012BAD12B02;中央驻湘科研机构技术创新发展专项2013TF3006
2015-1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7244-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