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2010年中国大陆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其成因
潜在蒸散时间演变的年代际转折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潜在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修正的FA0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中国580个台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分析了1971-2010年中国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特征,并探讨转折前、后的变化趋势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971-2010年中国年平均潜在蒸散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显著下降(-2.46 mm/a)转变为显著上升(1.57 mm/a),这与影响潜在蒸散变化的4个气象因子趋势的年代际转折密切相关.90年代之前,全国风速和日照时数普遍下降引起的负贡献超过气温上升引起的正贡献,导致潜在蒸散显著下降;90年代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增暖加剧和干旱化使得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正贡献明显增大,超过由于风速和日照时数下降趋势减缓甚至转折而减小的负贡献,导致潜在蒸散显著上升.潜在蒸散趋势转折现象在全国80%以上的站点普遍存在,且转折前、后主导因子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90年代之前,风速和日照时数分别是北方和南方多数站点的主导因子;90年代之后,以气温和相对湿度为主导因子的站点明显增多,尤其是在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东南沿海部分地区.
潜在蒸散、气候变化、年代际趋势转折、主导因子
35
P46;P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5111,41105098;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08085QD73;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项目HRM201209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085-5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