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Logistic耦合模型的下辽河平原景观格局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以东北三省开发强度最大的辽河中下游地区—下辽河平原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构建下辽河平原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指标体系,其中自然驱动力包括气候因素、DEM提取值;人文驱动力主要包括人口状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进步四大方面.利用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数据,获取了下辽河平原1980-2010年地表景观格局的分布特征,提取下辽河平原近30年来各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信息,根据各景观类型面积增长和消退的演变规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时间段下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耕地面积的先增后减,林地、草地面积的先减后增,以及建设用地面积的持续增加是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特征;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内景观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影响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来讲,在中小尺度下,自然驱动因素相对于人文驱动因素的影响较弱,人口、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技术等因子对于下辽河平原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
下辽河平原、景观格局变化、Logistic模型、驱动机制
34
F30;F3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2136110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01013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7280-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