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演替动态
为阐明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的演替过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 m的阴坡选择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演替10、20、30、40和50a阶段的次生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进行了研究.不同演替阶段的树木均呈显著聚集分布.按群落中优势种的重要值将该演替序列划分为3个类型:悬钩子-蔷薇灌丛、白桦阔叶林和桦木-岷江冷杉针阔混交林.随次生演替,乔木和灌木种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而草本种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减少;乔木和灌木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于增大,而草本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于减小;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趋于增大;乔木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趋于减小,灌木和草本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演替0-40年阶段趋于增大,而在演替50a阶段趋于减小.在该演替序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均呈耐荫种替代非耐荫种的趋势.
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次生群落、川西亚高山、演替动态
34
S71;S79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2012BAD22B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477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661-3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