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红松日径向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利用带状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监测了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的红松树干径向生长,分别用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日最大值法与周期循环法)分析了红松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松径向生长于5月中旬开始,在7月末趋于结束,最大径向生长速率出现在6月中旬.使用Gompertz生长模型能很好的拟合红松的径向生长,可以解释红松92%以上的径向变化.对于日最大值法,偏相关分析表明日径向变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降雨量显著相关;对于周期循环法,第一阶段(收缩阶段)收缩量主要受到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水汽压亏缺的影响.第二阶段(膨胀阶段)影响树干径向恢复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和最高气温.第三阶段(增长阶段)对树干径向生长影响最显著的是最低气温和降雨量.应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周期循环法能更加细化的分析日气象因子对红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能够更为真实地解释红松径向生长动态变化特点与规律,其中第二和第三阶段的降雨和最低气温对红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最大.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红松、径向变化、生长期、气象因子
34
S7 ;S71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951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70494,31070350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635-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