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草原不同演替阶段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特征
大型土壤动物处于整个土壤食物网的最顶端,其各功能类群控制着其他动物所需资源的有效性,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查明松嫩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特征,在2006年510月期间,逐月对松嫩草原羊草、羊草+虎尾草、虎尾草、碱茅、碱蓬和光碱斑6个演替阶段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组成、结构、多样性等特征进行研究.依据其食性将该区土壤动物划分为杂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腐食性4个功能类群其中,杂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所占比例最多为39.16%,植食性土壤动物的类群数所占比例最多为50.00%,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所占比例均最小,分别为8.09%和12.82%.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从水平结构来看,总体上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在羊草群落和羊草+虎尾草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数较多,在无植被的光碱斑生境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较少,植食性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杂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随着群落演替发生显著的变化(P<0.01).植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相关性显著(P<0.05).垂直结构上,0-10 cm土层和20-30 cm土层除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以外,其它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随着群落演替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或P<0.01);10-20 cm土层,除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以外,其它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随着群落演替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或P<0.01).0-10 cm土层,植食性和杂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P<0.05)相关性显著;10-20 cm土层,植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P<0.05)相关性显著.不同演替阶段对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影响程度有所不同.4种功能类群土壤动物在羊草群落和光碱斑之间相似性指数较低,个体数量组成在演替初期的羊草群落和演替后期的光碱斑差异比较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松嫩草原不同退化演替阶段能够降低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组成和结构复杂性.
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演替、松嫩草原
34
S81;X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1120,41171207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4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