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声学方法的天目湖鱼类资源捕捞与放流的生态监测
在天目湖捕捞赶鱼前(2011年12月)、赶鱼后(2012年1月)、捕捞与放流后(2012年3月)3个渔业阶段,结合渔业捕捞统计,采用水声学方法对天目湖鱼类资源(赶鱼后为不包括集鱼网箱的湖区鱼类资源)的捕捞与放流进行了生态监测,并构建GIS模型,得到鱼类种群结构、大小组成、鱼类密度、鱼类集群、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为天目湖保水渔业的实施和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天目湖鱼类种群以鲤科鱼类为主,鲢鳙2011年捕捞统计重量占比为98.07%,单网簖采样尾数占比为68.72%,鱼类资源受放流种类和规格影响较大;赶鱼前后和捕捞与放流后3个渔业阶段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TS)分别为(-47.84±4.79)dB、(-48.58±4.98)dB、(-47.24±5.10) dB,且差异性显著(P<0.05),捕捞与放流后TS在-45-40 dB的鱼类明显升高到24.40%;3个渔业阶段的鱼类密度(FPCM)分别为(0.0124±0.0292)尾/m3、(0.0062±0.0227)尾/m3、(0.0098±0.0185)尾/m3,捕捞赶鱼作业显著(P<0.05)降低了鱼类密度,而捕捞与放流后鱼类密度显著(P<0.05)低于赶鱼前则是由于水深上升所致;在冬季的中下层水体出现典型的鱼类聚群,且随温度降低团聚程度提高;通过构建GIS模型评估鱼类资源量,赶鱼前约61万尾、赶鱼后约38万尾、捕捞与放流后约67万尾,资源量在中下游分布较高.
水声学、鱼类、大小组成、密度、分布、资源量
33
S93;TB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D25B07;环保部环保公益资助项目2010467014;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资助项目PJ2011-55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7553-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