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与积累——以嘉兴稻田为例
在嘉兴杭嘉湖平原实验基地,以嘉花11、浙粳37、宁81、祥湖301、秀水09等5个品种水稻及其0-10cm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微波消解和Walkley-Black的方法,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和积累通量,为了解植硅体在稻田生态系统硅和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植硅体含量在不同品种水稻中嘉花11、宁81和祥湖301高于浙粳37和秀水09,在各器官中鞘>叶>茎>根>穗;(2)水稻植株植硅体产生通量为1269.59 kg hm-2a-1,其中地上部分为1203.44 kg hm-2 a-1,地下部分为66.15 kg hm-2 a-1,在种植50a的稻田0-10cm土壤中的积累通量为40.38kghm-2 a-1;(3)选择嘉花11等高植硅体含量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对提高水稻植硅体产生通量及其包裹大气中CO2通量有很大的作用.
稻田、植硅体、产生通量、积累通量、秸秆还田、植硅体固定CO2
33
X14;P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0304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5080110;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联合资助SKLEG9011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197-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