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四个养殖獐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舟山群岛4个獐(Hydropotes inermis)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2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86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64.34%.獐物种水平上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10,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Ⅰ)为0.318,各种群的H介于0.157-0.190之间,I在0.228-0.278之间,与已报道的ISSR标记在其它动物物种中的应用结果相比,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Structur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个体根据遗传信息的不同可以被分为4个组群,每个养殖场内的个体基本上都在各自独立的组群中,这与地理区域的划分相似.另外发现各养殖场獐种群间已表现出了较大的遗传分化(Gst=0.163).同时,为了解各种群间的遗传关系,计算了各种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结果显示舟山种群(ZS)和秀山种群(X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45,而岱山种群(DS)和朱家尖种群(ZJJ)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66.基于以上结果,建议加强不同岛屿种群间的个体交流,特别是朱家尖种群(ZJJ)与其它种群间的交流.
舟山群岛、獐、ISSR、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
33
S79;S43
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K2009038;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Y201016779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460-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