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5846/stxb201109191378

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树轮δ13C方位变化的谐波分析

引用
对浙江天目山2株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分别简称为CF-1,CF-3)及南京紫金山8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分别简称为PM-1-PM-4,PM-7-PM-10)树轮δ13C平均值方位序列及2株柳杉树轮δ13C方位平均值年序列进行了谐波分析.分析结果及相关性检验表明,树轮δ13C值的方位变化有很强的谐波特征.第1次谐波与第2次谐波分量的方差贡献率占原序列总方差的百分比,除PM-8与PM-10低于70%外,其余均在70%以上,其中,CF-1与PM-9分别达到了93%和96.5%.第1次与第2次(或第3次)谐波的拟合序列与原序列的相关性极高,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而且,两次谐波的拟合度均比较高,均在75%以上,拟合效果较好.分析结果表明,用2π与π(PM-1与PM-7为2π/3)两个主要谐波周期就可以较好地拟合各树轮δ13C序列的方位变化.初相位值的计算结果显示,第1、2次谐波的初相位值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不同树体2次谐波振幅的峰值出现的方位区域不同,即以2π及以π(PM-1与PM-7为2π/3)为周期的树轮δ13C方位变化的极大值并不出现在固定方位区.所以,两次谐波叠加的结果使树轮δ13C极值出现的方位区域更复杂.对天目山2株柳杉树轮δ13C各方位均值年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2树轮δ13C极值均存在明显的年际漂移,其极大值出现频率较高的方位随树木生长坡向而发生转移.两树轮相比,多数年份其δ13C的主极大值出现的方位区基本发生45°的方位转移.而主、次极大值叠加的结果却使δ13C极值出现的方位基本发生90°的转移,这种极值转移的方向及转移度数与2株树所在坡向的变化和坡向变化度数正好相一致.

谐波分析、树轮、δ13C、方位变化规律

32

S43;G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3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08E15;临沂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BS07014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6647-666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态学报

1000-0933

11-2031/Q

32

2012,32(2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