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不同生境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以深圳湾红树林为例,于2010年1-12月每月1次对红树林和3种对照生境(芦苇鱼塘,基围鱼塘和光滩)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其次级生产力、P/B值(次级生产力与生物量的比值)、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大型底柄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和P/B值差异明显,芦苇鱼塘、基围鱼塘、光滩和红树林生境的次级生产力分别为:6.81、147.50、74.70和105.78 g·m-2·a-1;P/B值分别为:1.10、1.53、1.41和3.58 a-1.红树林生境的次级生产力较高,仅次于基围鱼塘,P/B值显著高于其他3种生境,周转速率最快.结合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最高,生态系统最稳定.由此说明城市化地区红树林生境对大型底栖动物周转速率和物种多样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以增加生态系统营养的保持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缓解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威胁具有重要作用.
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P/B值、季节变化、红树林
32
X83;S75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8-4-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025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421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511-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