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石油生产对东营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生物评价的影响
为了解石油开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2009年10月调查了黄河三角洲东营湿地34个样点的水体物理化学属性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共获碍3门6纲12目41科70属84个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类单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r=-0.446,P=0.02)和TN显著负相关,BI指数与理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与盐度(r=-0.422,P=0.028)显著负相关,与pH值(r=0.435,P=0.023)显著正相关;软体动物个体百分数同样与盐度(r=-0.395,P=0.041)呈显著负相关,与pH值(r=0.565,P=0.002)呈极显著正相关;寡毛类分类单元数与TN(r=0.524,P=0.005)极显著正相关.水体石油含量与生物指数无显著相关性.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TN、pH、盐度是影响东营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变量,水体石油污染并不是主要的胁迫因子.寡毛类和软体动物是该地区对环境变化的主要指示生物类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水质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溢洪河支流、广利河上游、挑河上游、东张水库属于清洁;轻污点位有9个,其余点位为中污或重污.
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石油、水质生物评价
32
S15;S71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资助项目2008BAC43B01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970-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