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连接性考虑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多预案分析——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运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进行了黄淮海地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多预案分析研究.研究中以集水区为保护规划单元,综合考虑河流湿地生态系统、非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物种、地下水等生物信息和路网、居民分布、水坝等社会经济信息,以及已有湿地保护区信息,以二维(2D)连接性(横向连接性、纵向连接性)和三维(3D)连接性(横向连接性、纵向连接性、垂向连接性)为原则,模拟研究了不同保护目标和不同保护格局聚集性的湿地保护预案.结果表明:基于2D连接性的研究,对河流湿地、非河流湿地和物种设定30%的保护目标,选取边界长度调节(BLM)值为0.36的保护格局聚集性,以此得到的保护方案相对合理;而基于3D连接性时,对河流湿地、非河流湿地和保护物种设定30%的保护目标,地下水设定55%的保护目标,选取0.06边界长度调节值的保护格局聚集性,得到的保护方案相对合理;基于3D连接性保护方案的效率要比基于2D连接性的高.对于严重缺水的黄淮海地区来说,3D连接性的考虑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淮海地区、系统保护规划方法、连接性、湿地生态系统、预案分析
31
TP3;TU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CB4033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72;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OFSLRSS201004;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助2009ZX07209-008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7397-7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