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N2O排放特征

引用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高产区过量施肥现象十分突出,氮肥过量施用引起土壤氮素盈余,导致N2O排放量增大,由此引起的温室效应引起广泛关注.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黄河上游灌区稻田不同施肥处理下N2O排放特征.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包括常规氮肥300 kg/hm2下单施尿素和有机肥配施2个处理,分别用N300和N300-OM代表;优化氮肥240 kg/hm2下单施尿素和有机肥配施2个处理,分别用N240和N240-OM代表;对照不施氮肥用N0代表.试验结果得出,灌区水稻生长季稻田土壤N2O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前及水稻生长的中后期,稻田氮肥施用、灌水及土壤温度的变化对N2O排放通量影响较大,不同处理水稻各生育阶段N2O累积排放量与稻田土壤耕层NO3-N含量动态变化显著相关.稻田N2O排放不是黄河上游灌区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但灌区稻田N2O排放的增温潜势较大;稻田氮肥过量施用会显著增加N2O排放量,在相同氮素水平下,有机肥配施会显著增加稻田土壤N2O的排放量(P<0.01).优化施氮能有效减少灌区稻田水稻生长季N2O排放量.稻田不同处理的水稻整个生长季土壤N2O排放总量为2.69-3.87 kg/hm2,肥料氮通过N2O排放损失的百分率仅为0.43%-0.64%.在灌区习惯灌水和高氮肥300 kg/hm2时,N300-OM处理的稻田N2O排放量达3.87 kg/hm2,在100 a时间尺度上的全球增温潜势(GWPs)为20.76×107 kg CO2/hm2;优化施氮240 kg/hm2水平下,N240和N240-OM处理的N2O累计排放量较N300-OM处理,分别降低了1.18 kg/hm2和0.57 kg/hm2,在100 a尺度上每年由稻田N2O排放引起的GWPs分别降低了6.33×107 kgCO2/hm2和3.06× 107 kg CO2/hm2.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氮肥施用、N2O排放、全球增温潜势

31

S15;X13

中国-欧盟科技合作项目S2010GR0977;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2009ZX07212-004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606-6615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态学报

1000-0933

11-2031/Q

31

2011,31(2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