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2009年4月-2009年5月和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繁殖期和越冬期的栖息地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已有研究结果,确定了官山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即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和坡向等4个栖息地因子.基于"被利用生境-可获得生境比较法",以对各评价因子不同梯度的资源选择指数为依据,确定了白颈长尾雉适宜性评价准则.应用ArcGIS 9.3空间分析功能和栖息地片断化指数,对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官山自然保护区适宜白颈长尾雉繁殖的栖息地斑块有502个,总面积为3307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6%,分离度指数和片断化程度指数分别为0.365和0.912;适宜白颈长尾雉越冬的栖息地斑块有514个,总面积275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3.8%,分离度指数和片断化程度指数分别为0.443和O.939.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片断化较严重,片断化现象在白颈长尾雉越冬期加剧.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白颈长尾雉现存栖息地进行保护,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其越冬栖息地的保护.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评价、栖息地片断化、栖息地选择
31
S75;S7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08BADBOB012007年度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项目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2776-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