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地租分析
以李嘉图地租理论和生态足迹为基础,分析了生态地租的内涵,并运用相关测算方法以中国数据为例进行实证,计算了生态地租的数量.在一定时段内,由于土地的稀缺特性以及技术进步的有限性,土地生物承载力有一定的限度.为了能够获取超过土地生物承载力的产出,必然需要更多的生产要素投人,这相当于为消除生态赤字而增加的成本,相应地会导致边际产品产出价格增加.但保持在土地生物承载力范围之内的产出,其产出成本中可以避免为消除生态赤字而增加的投入,从而能够获取超额利润,即性质上属于李嘉图租的生态地租.构建生态足迹与各产业的对应关系,将投入产出模型运用于生态地租的测算,计算出2007年中国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地租量为0.082,生态地租总额为7258711x10~6元,相当于当年经济总产出增加值的27.3%.在不同行业中,农林牧渔业单位产出的生态地租量最高,电、热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次之,但工矿业能够获取的生态地租总量最大.研究表明消除生态赤字的两条可行途径为,要么将最终总需求保持与生物承载力一致的水平,如果要使经济产出水平与生物承载力保持一致,那么需要减少60.7%的最终需求;要么征收与生态地租等值的生态税,征收的生态税应该用于治理生态环境,以维持土地生物性生产能力的稳定.因此,如果充分考虑生态地租的影响,将导致社会产品价格的上涨,意味着人类生活成本大为增加,但这却是为维持生态平衡必须支付的代价.
生态地租、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李嘉图租
31
F30;F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38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38-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