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动因
采用能值理论与地理学研究中的空间自相关分析(ESDA)技术相结合,估算2009年河北省138个县的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各项能值指数,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省域范围内耕地生态系统能值指标的空间格局分布规律、特征,从地形地貌、土壤类型、降雨量、耕地集约利用、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探讨了空间分布差异原因.结果表明:河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在省域范围呈空间聚集分布,能值综介指标的Moran's Ⅰ指数较大,聚集特征显著,其大小顺序为EIR>EYR>ELR>ESI,单项指标Moran's Ⅰ的排列顺序依次为,EMY>EMF>EMR>EMN>EMRI;河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苹项指标与综合指标局部空间聚集格局显著,不同能值指标其局部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主要聚集区为"石家庄-保定-唐山"和"张家口"地区,宏观视角上,能值指标的空间格局分布差异,主要受到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年平均降雨量,农业基础设施以及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
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理论、空间格局、河北省
31
F30;X1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2008BAB38B06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24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