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0-0933.2008.08.034
北京市顺义区公路绿化植物群落的光环境特性
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市顺平路(S305)顺义段两侧绿化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WinSCANOPY For Canopy Analysis冠层分析仪及软件采集、分析照片,研究比较了不同径阶的两种群落光环境特性和冠层结构指标: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 quanta flux density,PPFD)、总空隙度(gap fraction)、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平均叶倾角(mean leaf angle,MLA)等,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径阶两种群落的冠层总辐射水平基本相同,林下直射和总辐射随胸径增加而降低,而林下散射没有明显变化规律;毛白杨群落总空隙度随胸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垂柳群落总孔隙度随胸径增加而降低,并且平均值低于毛白杨群落;两种群落叶面积指数都随胸径增加而增加,但是垂柳群落叶面积指数稍大于毛白杨群落;两种群落平均叶倾角随胸径增加而降低,平均值约为32°;从消光系数分析,可以看出毛白杨群落冠层截获光辐射能力较强,林下光环境较差;对比林下散射变化情况与平均叶倾角变化情况,还可看出林下散射在一定程度上受冠层平均叶倾角的影响显著.因此,两种群落相比,毛白杨群落的总光辐射变化更明显,并且比垂柳群落差.如果只考虑光环境,垂柳群落更有利于建立绿化复层群落结构,这为公路绿化建立复层的、多样性的和稳定性的群落结构提供了基础分析和参考.
公路绿化、WinSCANOPY、叶面积指数、径阶、群落光环境
28
Q143(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北京市路政局公路生态绿化研究课题资助项目
2008-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779-3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