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0-0933.2006.11.002

啮齿动物对锐齿槲栎坚果的取食模式及坚果命运

引用
啮齿动物对栎属坚果的捕食和传播是栎林能否进行实生苗成功进行更新的关键因子.2002~2003年,通过对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坚果进行烧焦炭化、2种胶带包裹、系绳、染色、埋藏、放置背景颜色的4种改变、切半和对照12种处理,观测坚果的留存与啮齿动物就地捕食和搬运等作用下的变化动态及其最终数量或比例,以研究啮齿动物对坚果的捕食、搬运、丢弃、埋藏等作用以及最终留存的数量与特点,测定完好坚果的比例在啮齿动物捕食前和捕食后的变化,结果发现:(1) 丢弃坚果中非完好的比例较捕食前有显著的增加 (p>0.05),表明啮齿动物咬开坚果后才能识别坚果是否完好并进一步确定是否继续捕食.(2) 与对照比较,坚果的命运可分为 4 类:①简单埋藏、放置黑色纸上的坚果命运没有显著改变,说明啮齿动物对坚果周围环境简单变化的敏感性低,且更加适应黑色背景.②系绳、染色、切半、以白、绿、红纸为背景放置坚果的处理,就地捕食的速率显著降低,持续时间不变;与对照相比,搬运的速率早期相同,后来略有升高,搬运持续时间也相应增加,最终被搬运的比例增加而就地捕食的比例降低,留存的坚果为0.说明坚果的附着物、颜色、完整程度、放置背景等改变后,有助于提高啮齿动物对捕食风险的估计,并相应采取减少就地捕食的策略.③烧焦坚果就地捕食和搬运的开始速率接近0,至第4~5天,速率提高至最大值,然后再降低至0,结果就地捕食和搬运的比例都明显的下降,留存的坚果比例为49.6%,其中就地捕食的比例相对于搬运的比例明显减低,说明啮齿动物对坚果气味的变化同样采取减少就地捕食的策略,从而增加了留存;而搬运速率由开始时极低逐渐升高的现象,表明啮齿动物对于食物气味的变化可能采取试探的策略,经过试探再加快搬运速率.④胶带包裹处理的坚果,啮齿动物就地捕食的开始速率接近0,在第4天上升为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结果坚果留存为0,就地捕食的比例低于5%,搬运的比例增加.啮齿动物对坚果气味和状态共同的变化同样采取减少就地捕食的策略,而对搬运同样采取试探的策略,说明啮齿动物对坚果的感知可能属于视觉和嗅觉混合作用的模式.

锐齿槲栎、啮齿动物、坚果、取食策略、感知、视觉

26

Q94(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基金KSCX1-07-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136

2006-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533-354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态学报

1000-0933

11-2031/Q

26

2006,26(1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