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0-0933.2006.09.032
甜菜夜蛾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及其田间诱捕效果
人工合成的甜菜夜蛾性信息素两组分(顺,反)-9,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Z9,E12-14:Ac)和(顺)-9-十四碳烯醇(Z9-14:OH)按不同配比制成诱芯,在风洞中均能引起雄蛾搜索气迹、定向飞行及接近诱芯的行为反应.不同配比和剂量的诱芯诱虫效果差异显著(p<0.05).Z9,E12-14:Ac和Z9-14:OH按7:3配比,诱虫活性最高,表现在风洞中,搜索气迹、定向飞行和接近诱芯的蛾数最高,与处女蛾的引诱效果相当.以此配比制成的性诱剂在田间诱捕的虫量最多,与风洞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诱芯剂量在0.05~0.5mg范围内均有显著的诱虫效果,但剂量过低或过高均导致诱捕率下降.同一配比诱芯在风洞中引起雄蛾接近诱芯的蛾量与田间诱蛾量呈显著相关(R1=0.968,R2=0.961).并对这些结果在甜菜夜蛾田间性诱剂防治应用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风洞、行为、性诱剂
26
Q143;Q965;Q968(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DA509B0601;国家科技计划专项项目2002BA516A08-03;国家科技平台重点项目2003DIA6N004;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项目2003-04-05;辽宁省科技计划20042109
2006-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035-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