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0-0933.2005.11.009
改进的植物生态场模型与实例分析
生态场理论是受物理学"场"思想的启示,在经典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以一种演绎的思维方式和较为严格的定量、直观、综合的模型,探求生物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规律.生态场理论的主要问题是建立合理的生态场模型.对植物生态场强度、生态势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并利用IRM(Integrated rate methodology)方法改进植物生态场强度、生态势的模型,改进了场源植物的生态场作用范围模型,明确了植物生态场的物质性.将生态场理论的各个模型应用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榆树疏林中家榆个体产生的生态场行为研究中,结果表明在家榆个体产生的生态场作用范围内,随着与家榆距离的增加,场源家榆对其它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先有利而后不利;对土壤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浅层(0~0.2m),家榆与其它植物间的竞争较弱,而在地下0.2~0.4m处生态场强度有最小值,说明植物间资源竞争强烈;场源家榆产生的生态场在土壤上层(0~0.1m)的作用范围最大,随土壤深度增加,作用范围逐渐减小,至地下0.3~0.4m最小,而后生态场作用范围又有所增大.在模型的应用过程与结果分析中,体现出改进后的生态场模型的实际可操作性强、对生态学问题能够定量化、直观化研究的优点.
生态场理论、植物生态场、模型、生态场强度、生态势、家榆
25
Q141(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30571318;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313
2006-0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855-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