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0-0933.2005.11.007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酸度与有机磷形态的相关性
通过东北东部山地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酸度变化规律以及与有机磷形态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根际土壤水解性总酸度都高于非根际土壤,而交换性酸与总酸度的比值则相反;落叶松由幼龄林到成熟林随林龄的增大根际土壤活性酸(pH值)呈降低趋势,而非根际土壤活性酸(pH值)(除成熟林外)、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交换性酸、土壤交换性铝、土壤水解性总酸度和交换性酸/总酸度的比值随林龄的增大呈显著增大趋势.但由于暗棕壤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并且土壤活性酸(pH值)由幼龄林到成熟林随林龄的变化范围为5.27±0.25~5.93±0.12,因此,在落叶松树种适生的范围之内,不需施用石灰调节土壤的酸度.各年龄阶段森林根际土壤酸度与根际土壤有机磷形态相关密切.随着土壤潜性酸度的增加,各年龄阶段森林土壤有机磷总量、中稳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含量降低.活性有机磷分别与活性酸、水解性总酸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与水解性总酸度相关性随林龄的增大而降低.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酸度、有机磷形态、相关性
25
S718.5(林业基础科学)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302710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01-17
2006-0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841-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