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0-0933.2003.09.028
In-situ方法在研究退化土壤氮库时空变化中的应用
利用原状土连续就地取样(sequential coring and in-situ exposure)方法研究了澜沧江流域典型退化土壤的氮库营养动态变化过程,监测了矿质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释放与固定、淋失与植物吸收消耗.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影响土壤氮矿质化,导致氮固定、淋失,引起养分衰减退化.从阔叶林转变为果园、坡耕地、桉树林和针叶林,矿质氮60d内平均衰减分别为51.51,29.64,26.84,16.40 mg*kg-1,变异程度依次为21.5%、11.0%、14.2%、8.3%,氮固定分别为15.45,8.51,13.90,0.00 mg*kg-1,淋失量则坡耕地最大,达44.50 mg*kg-1,其次是针叶林和桉树林地,分别为38.41和25.30 mg*kg-1.植物对土壤氮的吸收消耗为果园>坡耕地作物>桉树林>针叶林>阔叶林,利用形态以硝态氮为主.
原状土、就地培养、氮库动态变化、矿质化、土壤退化
23
S158.1;S181(土壤学)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金HNKFJ2002A04;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1C0044M;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0FXZ02
2003-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937-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