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0-0933.2003.08.013

西双版纳聚果榕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

引用
聚果榕Ficus racemos a Linn.是雌雄同株榕树,它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常见种群.聚果榕必须依靠聚果榕小蜂Ceratosolen fusciceps Mayr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而聚果榕小蜂又必须依靠聚果榕隐头果内短柱花繁衍后代,两者间形成了种间专一的互惠共生体系.同时 ,在其隐头果内还存在一个复杂的非传粉小蜂功能群,它们主要是榕树种子和传粉榕小蜂的寄生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选取了5个样地,对聚果榕单果内小蜂群落组成和种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在不同时间段采集聚果榕单果242个,共收集小蜂366660头 .聚果榕隐头果内有6种小蜂,隶属小蜂总科Chalcidoidae中的榕小蜂科Agaonidae、长尾小蜂科Caliimomidae、金小蜂科Pteromalidae,其中榕小蜂科中的C. fusciceps是聚果榕唯一的传粉者.金小蜂科中的Apocryta westwoodi Grandi和 Apocryta sp.两个种是榕小蜂的寄生者,它们的寄生是传粉榕小蜂的种群数量减少因素之一.长尾小蜂科中Pl atyneura agraensis Joseph, Platyneura mayri Rasplus和 Platyneura testace a Motschulsky 3个种是寄生榕树种子或与榕小蜂争夺食物(瘿花)资源的小蜂类群,它们的出现与发生,致使聚果榕正在发育成种子的长柱小花形成瘿花,同时一部分种类把卵寄生在已被榕小蜂产卵的短柱小花子房中与榕小蜂争夺食物资源,致使榕小蜂食物资源的匮乏而死亡,对传粉小蜂种群有明显的影响.传粉小蜂从花托口钻入隐头果内,在隐头果内的长柱小花传粉和短柱小花子房中产卵,5种非传粉小蜂从隐头果外部把产卵器刺穿果肉把卵产在小花子房上.通过对5块样地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的综合分析发现,传粉榕小蜂为优势种群 ,而Apocryta sp. 种的数量最少.在传粉及非传粉小蜂自然群体中各种类性比明显具有偏雌现象.小蜂群落表现异常的是聚果榕孤立株的样地,该样地传粉小蜂个体数量明显下降,非传粉小蜂个体数量则增加,各小蜂种群之间竞争激烈,出现C. fusciceps和P. mayri两个优势种.

聚果榕、传粉小蜂、非传粉小蜂、群落结构、相互关系

23

Q968(昆虫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 2-SW-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171,30200220;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1C0065M,2002C0019Q

2003-09-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554-156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态学报

1000-0933

11-2031/Q

23

2003,23(8)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