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0-0933.2001.12.005
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
利用遥感景观制图,在确定不间人为影响发生源的显著影响范围后,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电站、居民点和道路三种人为影响发生源中,水电站的修建对周围景观结构的一次性改造效果最显著,居民点属中等强度的持续性影响类型,道路的影响程度最小.人为活动使人为影响景观典型地段(200m缓冲区)的林地覆盖率减小1 5%~40%,灌丛和裸地面积比重增加15%~50%.在居民点和水电站周围,景观结构变化证明人为影响作用呈明显的梯度衰减,000m半径缓冲区范围内为典型人为影响区域,600~1200m区间为人为影响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过渡区域,其余地区属自然因素控制的自然景观.与水电站和居民点相比,道路两侧景观结构的梯度变化特征不甚明显,显示出其对景观结构的影响程度小于居民点和水电站.
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影响、景观结构、生态保护
21
Q143(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G2000046807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994-2001